20220627

這樣的學者周汝昌

 

對《紅樓夢》研究(又稱「紅學」)有認識的人,相信都聽過周汝昌的大名,很可能還看過他的著作。紅學學者中,周汝昌的地位可算數一數二,而我也是由於慕名才找他的《紅樓小講》來讀。既稱「小講」,這自然是一部小書,只可窺周氏紅學研究成果之一斑;雖然我不同意周汝昌對《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蔑視,也吃不消他在這本小書裏流露的權威氣焰,但在讀過他較有份量的著作如《紅樓夢新證》之前,我絕不會輕率評價他的紅學研究。

然而,讀到《紅樓小講》的第十五講時,我看見一段極為離譜的文字,令我對周汝昌作為學者的印象差到不得了。這是第十五講副編的最後一段,他將(他認為是)曹雪芹在《紅樓夢》裏運用的巧妙數字與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比較:

問題是,周汝昌在這裏斬釘截鐵說「已是舉世皆知」的事,不但不是舉世皆知,而且根本不是事實!更糟的是,這是極其容易查證的——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共一百五十四首,有標準的次序,只要找來第一至第十四首,順序取各首的第一行排列成十四行,便可立即見到那不是英式十四行詩的格式,而且意思也不通,根本不成詩(第二行也是如此)。

一位有 intellectual integrity 的學者,不會只在自己的研究範圍內有求真的精神,但談到其他資料時便馬馬虎虎、道聽塗說。周汝昌那個關於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說法那麼奇特有趣,他不是應該先查證嗎?況且那不過是舉手之勞的查證,他卻懶得去做;就算不查證,至少也應該指出這個說法的來源(「被研者發現」指的研者是誰?)。周汝昌那麼理所當然地說是「舉世皆知」,只問讀者一句「信與不信?」,那是學者應有的行徑和態度嗎?

關於這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說法,我在網上查過,找不到任何資料,而周汝昌卻說「舉世皆知」,可謂離奇;還有,我也找不到任何就這個說法對周汝昌的批評,那同樣是離奇。我因此才寫出這篇短文。

6 則留言:

  1. 點睇余英時?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喜歡看余英時的書,看了不少。

      刪除
  2. 點睇盧建榮對余英時之 intellectual integrity 之批評?

    回覆刪除
  3. 有否看過上月出版之留美半生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