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亞裔美國人看名牌大學

 

(圖片來源: https://unsplash.com)

《洛杉磯時報》有專稿討論亞裔美國人對名牌大學的看法,是合著的文章,作者一位是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另一位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公共政策教授,文章論點基於他們的學術研究,不像一般專欄作家隨便發表的個人見解。

根據兩位作者自己的研究和綜合其他研究,亞裔美國人重視名校的程度遠超美國白人,大多寧願做「大塘小魚」(讀名校而成績差劣)而不做「小塘大魚」(讀一般大學而成績優異),美國白人的選擇則相反。為甚麼有這個分別?這和亞裔美國人感到在美國社會受歧視有關。亞裔受到的歧視雖然沒有黑人的那麼明顯,但正如兩位作者指出,亞裔的 glass ceiling 並非子虛烏有,支持有此現象的數據越來越多;亞裔美國人特別看重名校教育,就是由於相信在名牌大學畢業可以在入職和晉升上免受歧視,因此是事業有成的必要條件。

美國白人也有重視名校教育的,但一般限於精英階層,這些人不足美國人口兩成。其餘的美國白人,大概只知有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說不出其餘五間長春藤盟校的名字,聽過麻省理工的大名,卻不知道加州理工可與之並駕齊驅;對於很多名校,他們的態度是 don't know, don't care。此外,美國精英階層對名牌大學的看法還有其他因素,不只是名牌便足矣,例如所謂 old money(即連續很多代富有)的家庭,在傳統上大多入讀某些歷史悠久的名校,主要是有 "The Golden Dozen" 之稱的八間長春藤盟校加上杜克大學、史丹福大學、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和安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其他名牌大學,old money 家庭不是看不起,但始終覺得不屬於他們的傳統。

反觀亞裔美國人,有很多不是精英階層的,同樣渴望子女能入讀名牌大學;這些家長也是只能說出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的大名,而不知道賓州大學是長春藤盟校,膜拜史丹福大學,卻不識波莫納學院(Pomona College)之優越。我有一個經驗頗能說明這個情況:大約三年前,有一次我和兒子到一間中國餐館吃晚飯,我們住的小鎮中國餐館不多,這間餐館的老闆娘說粵語,聽到我和兒子用粵語交談,便跟我們閒聊了幾句,當他知道我兒子正申請大學,便興致勃勃提到她兒子很希望將來能入讀哈佛大學;我問她兒子多大,老闆娘回答說只是小學六年級。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竟希望入讀哈佛大學,這不會不是父母灌輸給他的想法吧?這位老闆娘大多不知道賓州大學是名校,也沒聽過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大名;她深信的只是,如果他兒子將來入讀哈佛大學,他的前途必定一片光明。

諷刺的是,這條名校之路對亞裔美國人來說是特別的艱難,以致他們有些人認為自己的子女申請名校時因族裔身份而受到歧視。是不是歧視,那不容易弄清楚,但亞裔學生入讀名牌大學(主要指私立名校)的機會偏低,卻是事實。過去三十年,美國的亞裔學生人數倍增,而亞裔學生成績一般較好,升讀大學的比例也較高,可是,私立名牌大學的亞裔學生比例卻沒有隨之上升,有些反而下降,大部份私立名校每年的的亞裔學生比例是 20% 左右;假如不是刻意維持,這個穩定的比例便很難理解了。

那麼,入讀名牌大學是否真的能擺脫歧視、衝破 glass ceiling 呢?無可否認,畢業於名校是有優勢的,例如有很多大公司都視某些名校為招聘的 target schools,每年都派專人到那些大學招攬人才,這樣一來,不是名校學生找工作,而是工作找名校學生;不過,入職後名牌的作用就大大減弱,工作表現重要得多。至於衝破 glass ceiling,根據上述《洛杉磯時報》那篇文章兩位作者所引用的數據,名校畢業並沒有多大幫助。就算是哈佛的特大光環,始終不能改變你的膚色。

(原載於《蘋果日報》2018年4月7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