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條很有趣的短片,勾起一些陳年往事,都是和朱古力有關的。
先說短片,內容是講述幾個在象牙海岸種植可可豆為生的人第一次嚐到朱古力的滋味;他們種了幾十年可可豆,卻不清楚可可豆可以用來製成甚麼,不但從來沒有吃過朱古力,見也沒見過,甚至不知道有這種食物。象牙海岸雖然是可可豆的主要生產地,但朱古力的售價以當地生活指數計卻十分高昂;一排朱古力(短片中所見的)在那裏要售兩歐元,可是,一個可可豆種植者只靠每天賺七歐元,便可以養活全家十五口和聘用四個幫工!
看到這些可可豆種植者第一次吃朱古力時的反應,我沒有想到甚麼公義、資本主義、全球化等大問題,只有一個十分簡單直接的感覺:他們終於嚐過朱古力的味道,而且吃得很開心,真好!不是說我認為那些大問題不存在或不值得思考,但我當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勞動者真實而單純的反應,循著他們的談笑去想像那獨特的「朱古力經驗」。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見到其他成人第一次吃朱古力
--- 這是第三次,而這次特別之處只在於那些人是可可豆種植者。第一次是我還是個大學生時的事,和幾個同學到中國大陸旅遊(隔了這麼久,我已不肯定去的是甚麼地方,應該是湖南衡陽吧),經過一個窮鄉僻壤,歇腳時跟那裏的幾位村民閒聊了幾句;我們的其中一人感到有點餓,便拿出一排朱古力來充飢,還請那些村民吃。誰知他們竟不知道朱古力是甚麼東西,我還記得他們拿著一小塊朱古力打量了一會才放進口,咀嚼了幾下便面露笑容,頻呼好吃。
二三十年前的中國鄉下人沒吃過朱古力,也許不是甚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後來我到美國讀書,已是九十年代,卻仍然見到一個從未吃過朱古力的人。那是位二十來歲的女子,剛從中國大陸移民到美國,是親屬移民,寄住在姊姊處,和我們是鄰居。有一次她到我們家裏聊天,我們以朱古力款客,她也是頻呼好吃,說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味道的零食!她在中國時並非住在大城市,但也不是個鄉下姑娘;我們驚訝之餘,在她離開時抓了一把朱古力送她。不過,故事還有下文:幾天後,我們再見到她,她提起我們送的朱古力,說其中幾粒浪費了;那時是盛夏,原來她不知道朱古力遇熱會變軟,把朱古力一直放在口袋裏,最後給熱力軟化成一團,壓得扁扁的,不能吃了!
哈哈,感觉有点像Frank Jackson的那位Mary呢。
回覆刪除竟然聯想到這個哲學例子!
刪除我不是學哲學的,但看到這段留言,走去google "frank jackson mary" 看看是什麼東西,看候覺得有趣,請問可否寫篇blog講解一下你對這knowledge argument的見解及看法?謝謝。
刪除As I am typing this right after I read this piece, 2 of my kids are watching Curious George (a cartoon monkey) giving away free chocolate samples as a helper in a store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owner.
回覆刪除Did those people who didn't have chocolate in China have cheese before?
-zpdrmn
Cheese? Unlikely.
刪除可可豆種植者?教授可能忘記了中文有農夫這個名詞。
回覆刪除當然沒忘記,但總覺「可可豆農夫」這個詞語不順耳;如果是寫種植棉花的人,我也不會寫「棉花農夫」而寫「棉花種植者」。
刪除我未見過可可豆,就算見過都未必認得出.賴其末而不識其本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