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讀祁克果,連一知半解也談不上,尤其記得 The Sickness unto Death 第一章開始時講 “What
is the self?”,看得我如墮五里霧中,比較有領會的,還是那本 The Diary of Søren Kierkegaard。
以下這一段,跟英文網誌論的那段有關連,亦很值得深思(我譯的是英文翻譯,是譯上譯,希望仍能大致表達原文的意思):
「一個人越是將精神氣力放在日常生活上,便越不會對應該如何過活大發偉論。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好對比,他深深明白到那些美妙的偉論和出色的演講不但不能引領我們深入自己存在的實況,反會令我們偏離,而我們存在的實況是:我們每天要面對的是各種瑣細的問題,而不是一些精彩的情景和令人著迷的事情。」
蘇格拉底沒有大談人生智慧,祁克果也沒有,因為他們都知道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存在實況裏透過踏實的生活逐步體會和掌握智慧,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會得到智慧,亦沒有人可以代勞。
也愛看你的英文文章,多寫些嘛!
回覆刪除謝謝。有時間便會多寫一點。
刪除看過 Attack upon Christendom 嗎?試下啦。
回覆刪除以前看過喇!
刪除我也有類似想法,所以對存在主義外的人生哲學嗤之以鼻
回覆刪除甚麼類似想法?不大明白你的意思。
刪除我指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存在實況裏透過踏實的生活逐步體會和掌握人生智慧。
刪除存在主義應該不反對這個講法呀,你為何對存在主義外的人生哲學嗤之以鼻?
刪除所以我是說存在主義以外的人生哲學嗤之以鼻,因為很多都是預設了一條路,你必須向那方向走你的人生才美滿,其他方向都是白過、錯誤、迷失、黑暗、絕望的(若這僅是我的偏見,請提出)
刪除我也偏好存在主義(主要是沙特的)
噢,原來我看漏了你那個「外」字。
刪除那王sir你會否因此對Soren Kierkegaard 有點改觀?
回覆刪除(由完全不合味道→都可以看看)
沒多大改觀,我仍認為他精神有問題,而他關心的基督教問題,我現在看即感煩厭。
刪除Ah, that's like but is probably not the same as what some old zen masters recommended: 問事 (translation:從生活中體驗). --zpdrmn
回覆刪除Probably not...
刪除"他們都知道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存在實況裏透過踏實的生活逐步體會和掌握智慧"
回覆刪除但怎樣解釋虛妄信念的產生呢?去到實存層面,還有真假對錯之別嗎?
世上有不少人,會堅信一些在其他人看來是頗為荒謬難解的見解或者智慧。這些亦是他們在自己生活中活逐步體會和掌握的智慧,還是不過是錯上加錯無法自拔的愚蠢?
定係,要接受某套哲學作為生活基調,才有智慧可言,其他多數人則是要理解為沒有智慧的?
我想說的,只是智慧要從生命的體驗中掌握,只聽別人有智慧的說話是沒用的。當然,生命的體驗不能保證產生智慧。
刪除The new poem is so sad...
回覆刪除//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存在實況裏透過踏實的生活逐步體會和掌握智慧,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會得到智慧,亦沒有人可以代勞。//
回覆刪除這句也算是一種智慧,即是說,若沒親身體會過這句說話,很難能掌握其中深意;而有從生活中體會過這句話的人,自然會有同感,好似我一樣。
city
如果算是智慧,便不只是因為有人說出來,而是因為可以體驗。這應該是你的意思吧?
刪除這樣說應該清楚點︰我體會過你這篇文章所說的道理,所以很有同感。如果我只是聽你說道理,而沒有親身體會,便很難明白你道理中的智慧了。
刪除city
這首詩令我想起<>。
回覆刪除WTH
有bug?我寫的是百年孤寂。
回覆刪除WTH
為甚麼呢?
刪除這是不是“悟”的意思?
回覆刪除昨天我在家舍弄晚餐,悟出了煎豬扒原來要厚度肥瘦大小都適中才好吃,煎好後再將洋蔥和蕃茄下窩,讓他們吸收豬扒剩餘的油脂,可令他們“容光煥發”。
老舍工,
刪除ha ha, I would say what I “悟” is that a pork chop and some side dishes make a good dinner and fill me up. Some wine will be a plus. And a good night sleep a few hours after... --zpdrmn
是從體驗悟出來的悟吧。
刪除想起一位電影大師的話。或許可以切合於王先生所說的。
回覆刪除(可惜是忘記了大師的名字,不太肯定是出於誰人之口。更甚是他所說的那番話的原文,也給在下忘記了。總知肯定是眾大師中之其一。在下也只好轉述大致的意思。)
他說:「電影是甚麼一回事?就是:一大早,天還没光起來的時候起床。帶着沉甸甸的器材,走在滿是泥濘的路上。當器材設定好了,就是無了期的等。好運的話,或許能把握到時機,拍下所想要的畫面。正是辛苦不過的事。」
這位大師想要提醒觀眾,不要對電影的製作有任何浪漫的幻想。
電影,浪漫得很!電影的製作卻是另一回活生生的事。不論何種類型的電影,觀眾每次走出戲院,多數會因為剛才那段光影而繼續陷入在夢幻的泥淖中。觀眾常掛於口中的「共鳴」,多是因為電影為他們的人生精煉了又濃縮了,因此他們的人生忽然間多了一層意義。
人生最危險的時候,就是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危險,是在於很多人都不自覺。他們不自覺地向其他人解釋,他今天的所有是如何得來。這好比麻雀館裡賭枱上的病態賭徒,老是喜歡向人炫耀如何的技術性取勝。他們忘記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實又怪不得。大多數的人生都滿是風雨。幸福只得一個標準,大部份的人都以它為目標。不幸卻有千萬個不同的情況。為了應付這每一個情況,都令人皮蝕骨酸。風搖雨灑的日子,令得人人都没了生活的方向。自然任何一個成功的偶象 (不論是娛樂事業裡的,還是學究圈子裡的),他們的所謂的指引、人生的道理,都能帶來了霎時的浪漫的安慰。不過這都不是問題重點。重點是,我們都上癮了;依賴浪漫安慰劑的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