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吁!難言也


我在美國當了教授這麼久,也接觸過不少來自英國的學者,對英美學術界算是有些認識,可以大膽地講出一個判斷:英美學術界有名氣者大多有實力,名略過於實的當然有,卻絕少是完全浪得虛名的 (其實我連一個例子也舉不到)。反觀華語學術界,則不難找到浪得虛名者,也許未至於比比皆是,但明顯比英美學術界多很多。

為甚麼會有這個分別?這個問題涉及文化、社會、制度、風尚等各種因素,不容易解答,而我亦自問沒有能力解答這個問題。無論如何,每見到或論及我認為是浪得虛名之輩時,我都感到名氣的保護力量 --- 雖有心戳破浪得虛名之輩,甚至坐言起行,發言或為文批評,卻難以得到甚麼效果。此外,批評有大名的人,往往會引人猜疑,以為你不過是妒忌,或以為你是借批評名人而「上位」,總之是很少人會相信你的批評純粹是出於正義感。

關於這個現象,呂坤有一個我很有共鳴的感嘆:

無根本底氣節,如酒漢毆人,醉時勇,醒時索然無分毫氣力。無學問底識見,如庖人煬灶,面前明,背後左右無一些照顧,而無知者賞其一時,惑其一偏,每擊節歎服,信以終身。吁!難言也。(《呻吟語品藻》)

無學問而精於譁眾取寵或精於塑造「我超勁」的形象的人,可以吸引到不少崇拜者,這些崇拜者甚至「擊節歎服,信以終身」,成為一生一世的粉絲。對於這些成功的浪得虛名者,你只能跟英雄所見略同的朋友一起搖頭歎息,痛加批評;至於其他人,你的批評大多只會引人反感,還是沉默是金划算些。呂坤那句「吁!難言也」,道盡了其中的無奈。

7 則留言:

  1. 深有同感。雖然我不敢評斷英美學者是否名符於實或僅名略高於實,但至少可以說英美學者名和實之間的差距遠小於華語學者名和實之間的差距。

    回覆刪除
  2. 社會現象往往有時難以解釋。而人們卻很多時把某些社會現象與族裔扯上關係則往往會被批評為「偏見」(儘管社會似乎有該種現象存在)。
    有時甚至會被冠以「種族主義」特別是當評論別的種族的時候。記得美國曾有學者「研究」犯罪問題時以數據顯示為由把監獄裡囚犯的比例與族裔扯上關係就惹來犯罪率有「種族主義」之嫌。
    理論是否可以解釋到「政治正確」究竟是正確還是不正確?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其然也想起陶傑,此君往往把某些社會現象與族裔扯上關係就被批評為「偏見」「蠱惑人心」(「蠱惑人心」在大陸會有「反黨反社會主義」之嫌,其「罪行」可大可小)。
      當然,例如說華語學術界浪得虛名者比較多是一種個人感覺,而這種感覺可能也難以甚至是無法有數據支持,而事實上也可能總體來說華語學界「浪得虛名者」也只是少數人,大多數人也都是有一定實力的例如文章作者自己。
      不少這類「個人感覺」是不是「偏見」可能確是有某種現象存在,是否「偏見」則可能是見仁見智了。

      刪除
  3. https://www.facebook.com/amurokylee/posts/10154874084976493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共唔係要「維穩」咩?
      你又知中共真係有「廣散仇恨策略」?「廣散仇恨」對中共管治有咩好處?如果咁都有人信就真係令人懷疑係咪有人「蕭」壞咗個腦...

      「德國自願接收八十萬難民,本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但係卻引致英國脫歐,嚴重削弱和影響歐盟團結;更嚴重嘅係引致數以千萬計原本唔洗死嘅難民葬身大海,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又引致販賣人口的蛇頭大發橫財。
      如果咁都叫做「皆大歡喜」嘅話,咁畢宜香港都去接收番十幾萬敘利亞難民(記住派埋遊輪去接人呀,咪好似默克爾咁等人浸死大海呀),叫果D等緊上樓的港人畀D樓難民住先,橫掂都唔影響到住緊豪宅果D人嘅,好似以前毛澤東咁,中國當時都已經窮到餓死人,仲拿大量物資去援助「第三世界」國家,慷他人之慨,餓死人又有乜所謂,最緊要係「政治正確」,又唔影響到自己,影響到其他人之嘛!

      刪除
  4. 教授談論的是學術界的情況. 判斷某君是否名過其實, 指的應是在該學術界中, 某君得到同行的評價是否高於其實際能力.教授說, 在"華語學術界,則不難找到浪得虛名者", 但我找不到明顯的例子. 比如說, 在哲學界, 李天命在同行中的評價不高, 其實力也很普通, 不算是名過其實的例子; 在經濟學界, 雷鼎鳴在同行中得不到高評, 其經濟學見識也常令人搖首, 名實相符, 當然亦不算是名過其實的例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