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fetz 演奏一些 Bach 的樂曲是可以稱為「難聽」的。他似乎看不穿巴赫樂曲的結構和不同聲部的交替,只把一堆音符以超快的速度奏出來。我不知他為何要這麼快,又不是跑田徑。快,除了顯示演奏者練得很熟,技巧上應付得來,其實沒有多大意思。』
你可以不喜歡 Heifetz 的演繹,甚至因為不喜歡他的速度和琴音而覺得「難聽」,但說 Heifetz 「似乎看不穿巴赫樂曲的結構和不同聲部的交替,只把一堆音符以超快的速度奏出來」,已不是吹毛求疵,簡直是胡說八道了 --- 以 Heifetz 的音樂造詣和琴技,王迪詩說的根本不可能!我這個判斷亦不只是推理,RCA 那套 Heifetz/Bach 的 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Unaccompanied Violin 我聽過無數次了,樂曲的不同聲部清晰可聞,十分有層次,拉得快是快了,但絕不是「只把一堆音符以超快的速度奏出來」。
當然,王迪詩大概是一個角色(坊間甚至傳聞署名「王迪詩」的文章其實是個男人寫的),以上一番話可能只是為了顯出她愛獨排眾議的性格:
『這種話除了我王迪詩,世上夠膽公開這樣說的人大概不多,但我跟不少朋友私下聊起,卻發現他們都有同感,只因為太多人當 Heifetz 是神,批評他分分鐘被人打!但我反正已經得罪了很多人,特首和高官尤其忍我好耐,如今再得罪多一班 Heifetz 的粉絲,我就當錦上添花吧。 』
無論如何,像王迪詩這樣的「三吹」古典音樂評論(評音樂會、演奏家、或唱片錄音),在報章、雜誌、和網上隨處可見;我不只是說中文的,以我所見,英文的亦如是。為何會有此情況?以下是我想到的三個原因:
1. 寫樂評的人沒有音樂訓練,只能靠看似言之有物、其實只是空洞詞藻的文字來掩飾。王迪詩在這篇文章裏也談到最近很紅的 Hilary Hahn,說 Hahn 是她最喜歡的小提琴家;她寫的那幾句,可以視為這種文字的表表者:「Hilary Hahn 的演奏把我帶進完美的數學世界,聽她的音樂,感覺就像飄浮在漆黑的宇宙裡,看著一個一個星體依循各自的軌跡運行,那總讓我的內心澄澈如鏡。」即使有音樂訓練的樂評人,也不會寫太多和太深入的音樂分析,因為大多數讀者看不懂;要吸引讀者,他們也要以吹水來補足。
2.
此外,為了突顯自己的品味和建立一個標誌,寫樂評的人會特別吹捧某一兩個演出者(指揮、鋼琴家、小提琴家、女高音等),例如王迪詩捧 Perlman 和 Hahn。她說 Hahn 是她最喜歡的小提琴家,那沒有問題,只是表達主觀喜好(我也很喜歡聽 Hahn),但說 Perlman 是當今世上最好的小提琴家,則見仁見智了;然而,王迪詩這樣一說,她便在自己身上貼了一個品味標誌,有別於捧 Milstein 或 Mutter 或 Midori 的樂評人。
3. 能夠在古典樂壇出頭的都是萬中無一的頂尖高手,他們的演出一定不會不好,只能說是不夠好或不是最好,其實可能只是不合你的口味。因此,對這些高手演出的批評,大多是吹毛求疵,甚至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例如王迪詩批評 Heifetz(另一例子是她批評 Midori「拉琴的動作像划船」)。
>「拉琴的動作像划船」)。
回覆刪除把我笑歪了。
你這篇寫出了我的感覺。
另:「特首和高官尤其忍我好耐,」整段文都是書面語,突然冒出個‘好耐’有點突兀,事實上整句都有些別扭。
Hana
聽音樂,好聽就算,有時不要計較樂師的 mannerism,唔鍾意就咪睇。
回覆刪除Perlman拉琴,時常擠眉弄眼,也不見得很悅目。
Gidon Kremer那副德性,擘大個口,尤其令人反胃。
Glenn Gould彈琴,好像個駝背傻佬,仲喃喃自語添。
挑剔拉琴的動作像划船, 反倒像督促子女練琴說的話呢!
回覆刪除maki
Hana,
回覆刪除能有你共鳴,真高興。
Chris,
回覆刪除//聽音樂,好聽就算,有時不要計較樂師的 mannerism,唔鍾意就咪睇。//
- 同意,不過太過份的(例如 Keith Jarrett 和 Mitsuko Uchida ),又真的很難頂!
maki,
回覆刪除//挑剔拉琴的動作像划船, 反倒像督促子女練琴說的話呢!//
- 其實 Midori 的拉琴動作未至於那麼難看,王迪詩太誇張了。
我不懂古典,但聽rock也有類似,例如Red Hot Chili Pepper的結他手演出有時表情好像性高潮快射精一樣,但他的「琴音」就是在表達某種高潮,不喜歡就會覺得他造作,我就認為他投入
回覆刪除參考在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7o3uTemxpg
黑人,
回覆刪除我相信玩音樂投入時,自然會影響身體語言。我彈琴很水皮,但彈時也禁不住臉上做出表情。
Wong sir, 估唔到你都有睇王迪詩, 行內人話佢D文章應該係集體創作,就好似以前曹仁超投資者日記咁,唔係完全由曹仁超一個人寫。
回覆刪除算了。
回覆刪除聽古典音樂,我就是喜歡聽大師。特別是已仙遊多年的大師。小提琴、鋼琴、聲樂皆如是。倘若聽過九十甚至一百年前聲樂家的錄音,你就會不願聽大胖子的了。當年,大胖子來香港獻技,我只買最廉宜的票看他的背部趁熱鬧。
仲尼,
回覆刪除以前有睇,覺得寫得唔錯,不過好快生厭,後來只係間中睇吓。集體創作?但風格咁統一,唔易呀!
好幾年前,在澳門看過Hahn的演出,著實不錯。
回覆刪除Midori也看過,但不覺有上面提到的誇張。
離一下題,Wong Sir不妨到YouTube找找Trey Lee為古巨基演奏後者的「大師作品」,或會認為古生有點攞唻衰。
Raymond,
回覆刪除//聽古典音樂,我就是喜歡聽大師。特別是已仙遊多年的大師。小提琴、鋼琴、聲樂皆如是。//
- 我倒沒有你要求這麼高。
Anthony,
回覆刪除//離一下題,Wong Sir不妨到YouTube找找Trey Lee為古巨基演奏後者的「大師作品」,或會認為古生有點攞唻衰。//
- 你是說他給 Trey Lee 搶了鏡?
不止樂評,影評、劇評、書評、食評等等都會如此人如此評論.是他們真的有洞見,還是刻意評得與眾不同來吸引讀者眼球,我不去猜測。最重要係自己聽過食過睇過,覺得好就第日再幫襯,唔好就算數無下次,已經足夠。
回覆刪除William,
回覆刪除//最重要係自己聽過食過睇過,覺得好就第日再幫襯,唔好就算數無下次,已經足夠。//
- 同意!
聴音樂帯點幻想カ會更投入享受,同意Chris説”有時不要計較樂師的 mannerism”, 好似以前純聴收音機廣播故事, 裏面的人物氣氛更加3D。
回覆刪除JL
JL,
回覆刪除我則較喜歡看到演出者。
nice idea.. thanks for sharin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