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哲學書是寫給哲學家看的,Stroud 這本正屬於這類。我的意思不是這些書都很艱深,沒受過嚴格的哲學訓練便不會看得懂(一般來說是如此,但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可能不需要甚麼哲學訓練也看得懂),而是這些書中討論的問題是哲學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philosophy 或 meta-philosophy),要真正處理過哲學問題的人才會明白書中討論的為何是難題及如何會影響我們對哲學的看法。
我讀了哲學不久,便對哲學的哲學有興趣,當年在 Berkeley 決定跟 Stroud 而不是跟更出名的 Davidson 寫博士論文,部份是由於我被 Stroud 在哲學的哲學方面的獨到之見吸引;在他指導期間,也經常和他討論哲學的哲學,對他的看法已掌握得不錯,想不到他十多年後出的這本書,仍然能給我這麼多哲學了解上的驚喜!
我有興趣的其中一個哲學的哲學的問題是 "What
kind of perspective does it take to philosophize?" (中文的「討論哲學」和「研究哲學」都不能完全表達 "philosophize" 的意思),以下維根斯坦在 On Certainty 其中一節說的頗能帶出這個問題:
『我跟一個哲學家坐在花園裏,他指著我們不遠處的一棵樹,不斷重複地說:「我知道那是一棵樹。」另外一個人來到花園,聽到哲學家這麼說,我便告訴他:「這傢伙不是瘋了,我們不過是在討論哲學。」』(§467,我的中譯)
是甚麼令這哲學家認為有需要討論他是否知道面前的是一棵樹?假如他不是在討論哲學,卻仍然不斷強調他知道那是一棵樹,別人便可能認為他腦筋有問題了;為何哲學能令他說的變得合理?換了另一個情況,例如花園裏有真樹和非常逼真的假樹,有人指著其中一棵,不斷強調他知道那是一棵樹,別人大概不會認為他腦筋有問題,然而,他卻不是在;這個人說的和上述哲學家說的有甚麼分別?思考這些問題,可以令哲學家更清楚自己在做甚麼。
看到你的例子突然想起了Gettier problem
回覆刪除試試回答:
假如他不是在討論哲學,卻仍然不斷強調他知道那是一棵樹,別人便可能認為他腦筋有問題了;為何哲學能令他說的變得合理?<---這是知識論的討論——在生活常識(假定好甚麼是真樹假樹的前設)以上的層次——如何得知眼前的樹是真樹。當然是合理和philosophize了
換了另一個情況,例如花園裏有真樹和非常逼真的假樹,有人指著其中一棵,不斷強調他知道那是一棵樹,別人大概不會認為他腦筋有問題,然而,他卻不是在 philosophize<---這已是知識論以下,在假定好甚麼是真樹假樹的前設(生活常識)下,討論如何實踐分辨真樹假樹,所以即使合理也不是philosophize了
Heiman,
回覆刪除Gettier problem 你也知,修過知識論的課嗎?
//在生活常識(假定好甚麼是真樹假樹的前設)以上的層次——如何得知眼前的樹是真樹。當然是合理和philosophize了//
- 要思考的,正是這個「生活常識以上的層次」是甚麼意思。
我好鍾意Sellars的這篇,
回覆刪除http://www.ditext.com/sellars/psim.html
cyc
cyc,
回覆刪除Sellars 這篇是經典之作。
Wong Sir,
回覆刪除是的,修過知識論的入門課。
這篇相信讀哲學的人會覺得很好看。
回覆刪除R.
R.
回覆刪除這篇的確是寫給讀哲學的人看的。
以前還教書時,喜歡帶一份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到茶樓看,欺騙食客的騙子不敢坐在我身邊想騙我!酒樓在梨木樹邨!
回覆刪除上一個comment貼錯了文章,請見諒!
回覆刪除Raymond,
回覆刪除沒問題,你可以 delete 再貼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