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食譜】香煎茄子炒大蝦


緣起:朋友都知我愛下廚,天天做飯,是家裏的「煮公」。我還經常將弄好的菜式拍照放到臉書,樂此不疲,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有時親友或臉書友見到我做的菜式,感興趣,要求我寫出食譜,我通常都答應。他們不知道的是,烹調對我來說是創作,我極少跟人家的食譜做,也不寫下自己的做法;有時甚至是即興創作,煮過吃過後便忘了,那道菜可能在世上只出現過這一次。每逢有人索取食譜,我才回想那道菜是怎樣做的,最麻煩是要寫出材料和調味料的份量,因為我根本沒有量過,只是憑直覺,但寫給別人看,總不成每項都寫「適量」吧! 所以,寫食譜時我便得拿量杯、量匙等來定份量。早幾天做了一道香煎茄子炒大蝦,那是我愛吃和做慣的,可說是拿手菜。拍了照在臉書貼出後,有親友索取食譜,我便寫出來。過了幾天,先後有兩人說用了我的食譜,都說這道菜味道好。我忽然萌生這個念頭:不如在《魚之樂》加一個新類別,叫「美酒佳餚」,放些有關飲食的文章;較值得公諸同好的食譜也放在這裏,讀者喜歡的便可以拿去一試。

香煎茄子炒大蝦


材料:茄子兩條(如果是特大的,一條也可)、大蝦十二隻(切開蝦脊,炒熟後才有蝦球形狀,但不要切得太深)

醬料:120ml 清水,加入一湯匙生粉調勻,然後加入一湯匙蒸魚豉油及一湯匙油膏(可用普通生抽及蠔油代替)再調勻備用

配料:適量蔥粒和紅蔥酥(如無紅蔥酥亦可)

步驟:

§       先將大蝦洗淨,瀝乾,下少許蒸魚豉油、胡椒粉及油調勻,然後再下少許生粉調勻備用(醃約十五分鐘已夠)

§       起鑊下油

§       茄子洗淨抹乾,微斜橫切成約 1cm 厚塊,切後要立即下鑊

§       用中火將茄子兩面都煎得微焦和變軟,然後取出備用(如鑊不夠大,便要分兩次煎)

§       在鑊裏添油,猛火,待鑊和油熱後,下大蝦,兩面都煎得微焦

§       保持猛火,將煎好的茄子倒進鑊裏,與大蝦一起兜炒約十五秒

§       倒進醬料,兜炒約十秒

§       上碟,灑上蔥花及紅蔥酥即成


3 則留言:

  1. 真係睇見都好味,多謝王Sir分享如此美味創意的食譜!

    回覆刪除
  2. 好像好好味,等我都試試!

    回覆刪除
  3. 看到網頁右邊「分甘同味」裡《胡適與心學傳統》一文,開頭胡適的『凡事不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便是無意識的習慣行為。那是下等動物的行為,是可恥的行為!』
    與 牟宗三的『道德問題與證據無關,只能自己作證,不能問為什麼,你一問為什麼,你就不是人,而是禽獸。』
    前者有或敢於問個「為什麼」顯然是更有具科學性與合理性,而後者的「不要問,只要信」則像是中世紀時代橫蠻的宗教教條。

    道德「標準」很大程度相信是來自於族群的傳統文化以及族群社會生活環境影響有莫大的關係。單一族群社會的生活環境比較容易有一致的道德標準;而多族群社會的生活環境則難有統一的道德標準而會是「各師各法」不同的道德標準。比如對同性婚姻,不同族群不同傳統文化相信會有不同的道德標準而容易接受或不容易接受。

    相信在大多情況下如果沒有該族群文化傳統或社會環境的影響,單是靠個人的『「主體性」或「內在道德性」,亦即歸於自由、自主、自覺來理解』的話,恐怕是不太可能或幾率甚少會「覺悟」出「三年不為禮樂」而不是一年兩年或四年五年,又或者不是「禮樂」而是另外某些行為比如「素食」衣著打扮或任何異於平常的行為可被視為是道德或不道德,或所謂「孝」與「不孝」。

    因此或可以說,道德其實或基本上是以「繼承」該族群的傳統文化為主來決定對與錯,而非靠『「主體性」或「內在道德性」....』就可以「悟對」或「悟錯」的文化。
    因此,若單靠「主體性」或「內在道德性」而「自悟」出來的「道德」如若有異於傳統的話,則可被堅持傳統道德者比如牟宗三,斥責為「不道德」甚至「禽獸」。

    比如傳統道德認為「忠君愛國」是美德,按照牟宗三的「理論」就是「不要問,只要信」那就是人,否則就是「禽獸」。
    但如果問,為君者若然是一個「積惡成習」害死無數無辜民眾的竊國大盜,那是否還應該「忠」此君?
    不知道牟宗三是否還會認為「你一問為什麼,你就不是人,而是禽獸」呢?


    回覆刪除